無尾熊
無尾熊..(.急.)
誰可以給我一些有關無尾熊的資料..p.s 不要動物園的..
無尾熊
英文:Koala
學名是:Phascolarctos cinereus
也有人稱之為樹熊;雖然大家長久以前都稱它為熊
但實際上他不是屬熊(bear)類的。
在大約一千五百萬年前
便存在著無尾熊祖先的蹤跡。
無尾熊是屬於有袋類的動物
他們剛出生時可以生還沒有發展完成
而是在熊媽媽的袋中繼續生長。
而袋熊(wombat)可以說是無尾熊的遠親
他們兩者的「袋子」都是位於後方;而大部份有袋動物的袋子都是位在前面的(像是袋鼠(kangaroo)、負鼠(possum)等等)。
而無尾熊目前只有在澳洲東方的海岸處有發現。
無尾熊的食物 相信大家都知道無尾熊的食物是油加利樹的樹葉
而在澳洲
大約有六百多種的油加利樹
但無尾熊只喜歡吃裡面的幾十種
在有些地方更挑食的無尾熊甚至只吃其中一種。
無尾熊的生育 無尾熊通常一年之中的生產季(在雪梨的十一月至一月底
但有時會延長至二月)裡產下一胎。
而熊媽媽在經過三十五天的孕育期後
此時體重還不到0.5克、無毛且眼睛還看不見的熊寶寶便會誕生了
而在沒有任何的協助之下
熊寶寶必需利用他的前肢爬到袋中;而接下來在袋中的六個月裡
其中有四個月熊寶寶會緊緊地抓著熊媽媽的乳頭
吸附在其上。
而在六個月後
熊寶寶會三不五時地爬出袋子
有時是爬在熊媽媽的背上或是膝上。
長到大約七個月大時
此時的小熊己經大到袋子裝不下了
所以熊媽媽就會將小熊背在背上。
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
一開始會看到母子倆形影不離的在一起
而慢慢的母子倆會在不同的樹枝上
然後是各自在不同的樹上
而直到小熊能完全獨立的時候
熊媽媽在此時就可以放心的離開小熊了。
無尾熊的特徵 無尾熊可以說是天生就很適合在樹上度過他們的生活的
他們不像其他在樹上生活的有袋類動物需要尾巴來輔助行動
也不需要住在有空孔的洞或者是巢裡
只需要利用強而有力的四肢
及能緊緊抓住樹枝的爪子
就可以在樹上生活、睡覺(而在前掌中
有兩隻手指頭和其他三隻是生長成不同的方向
再加上四肢皆有的長且銳利的爪子及肉墊
因此可以牢牢地抓著樹
即使睡覺也不掉下來)。
而他們身上長有厚厚且像羊毛般的毛
因此可以使他們適應不同的天氣變化。
而無尾熊只要吃油加利樹的樹葉
就可以供給他們所需要的養分及水分;吃葉子時
無尾熊靠著下排兩顆長且銳利的牙齒
和上面六顆門牙就能輕易地撕碎葉片
接著再用臼齒嚼啐。
而油加利樹的樹葉中含有難以消化的豐富纖維
所以像一般的草食性同物一樣
有著位於小腸末端、可以幫助消化纖維的器官
就是我們所謂的盲腸
而在無尾熊的盲腸中
有著數百萬的微生物、細茵
幫忙把纖維分解成可以吸收的養份。
無尾熊的行為 無尾熊可以算是一種夜行性動物
通常都是在白天天氣熱時睡覺
每天睡眠長達18-20小時
大多在晚上才開始活動;只有在他們在為了尋找食物或是有相當不錯的樹蔭遮敝時
才會破例在白天行動。
而無尾熊除了在逃命奔跑時
有不比兔子慢的速度
也有令不少人想不到的游泳技能
甚至可以橫渡小河、小溪
可別小看了他喲。
大的無尾熊可以算是獨居的動物
只有當他們要交配、照顧小熊以及保護他們的領土時才會看到無尾熊們在一起
而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時
公熊更是會負起這保護的責任
除了常以胸前腺體所發出的氣味
在樹上做標記
畫分自己的領土範圍
有時還會對其他公熊發出高分貝的音量
做為保護他領土的警告;說到聲音
公母熊略有差異
母熊的聲音相較起來頻率較高。
在禁獵區(sanctuary)則常常可以看到幼熊在草地上翻滾及玩著追逐的遊戲;當他們離開媽媽之後
小熊們常會和別的小熊一起生活
運氣好時還可以碰巧看到當他們要搬到新樹而在路上行走時
較大的小熊背著另一隻小小熊的畫面喲。
無尾熊的疾病 無尾熊容易感染到數種不同的疾病
常見的兩種像是結膜炎(conjunctivitis)、濕屁股(wet bottom
是種腎臟和泌尿系統的疾病)
其他還有呼吸系統的感染、一種頭骨的疾病以及寄生蟲等等。
而衣原體細茵(bacterium Chlamydia psittaci)常被認為是導至無尾熊生病的主要原因
專家們正持續地在研究它和無尾熊族群們的關係。
而可以發現的是無尾熊在人群擁擠或是食物供給量不足的地方生活時
會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而有關如何使無尾熊受到更好的照顧或是減少他們受到疾病感染及受傷的相關研究一直都在進行當中。
無尾熊的天敵 無尾熊在生活中有幾個天敵
其中之一是澳洲犬(dingoes)
當無尾熊為了要從一棵樹到另一棵而在地上行走時
不論是成年還是小無尾熊
都有可能受到澳洲犬的傷害;而小無尾熊有時則會受到老鷹(wedge-tailed eagles)及貓頭鷹的攻擊;其他像是野生的貓、狗以及狐狸
也都是無尾熊的天敵之一。
但現在無尾熊受到人類道路、交通的影響
使得棲息地的減少
這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敵人吧。
http://hw-driver-bal.nctu.cc:52833/pub/slime/sharedMail/picture/20040610-6.htm
參考資料
http://practice.ntcn.edu.tw/hewwww/8921a/890336/4.htm
你可以去以下的網站查^^~ http://www.zoo.gov.tw/web3_koala.htm http://www.koala.taipei.gov.tw/home.htm http://www.zoo.gov.tw/index_koala.htm http://stuweb.whes.tpc.edu.tw/~930824/photo.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0511838 以上是我的資料~~~謝謝
無尾熊的家園無尾熊是來自七千多公里、位在南半球的澳洲。
由於大陸漂移及長時間的物種演化
現今全世界的無尾熊僅分布在澳洲東部低海拔(南緯15~38度之間)、不密集的尤加利樹林中。
其地理分布情形大致可分為昆士蘭地區、新南威爾斯地區以及維多利亞地區
這三種無尾熊外型上略有不同。
無尾熊通常棲息在樹叉間
偶爾也會在樹枝上休息
這與大部分樹棲的有袋類不同
因為無尾熊既不住在樹洞裡
也不用小樹枝及葉子築巢。
無尾熊的生活無尾熊屬於夜行性動物
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睡眠和休息。
大部分的攝食、移動及社會行為通常發生在夜晚。
無尾熊每天花在睡眠及休息的時間約18~20小時
約佔80%的時間。
每天有4~6次的攝食(約共占1~3小時)
每次從20分鐘至2小時不等
且攝食的行為常在黃昏進行。
而移動等其他行為
只佔每天活動的小片斷。
無尾熊的成長無尾熊寶寶就像其他有袋動物的幼獸
牠們經歷了和地球上其他一般的哺乳動物不同的發育過程。
事實上這正就是有袋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
有袋動物不具有完整的胎盤維持幼兒在母體內發育。
所以懷孕約一個月後便產下未發育完全的幼體 (joey)
幼體會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繼續成長至其發育完全;而一般的哺乳動物(胎盤動物)則沒有育兒袋
幼獸會在母親的子宮內發育完全才被產下。
通常母獸一胎只生一隻
很難有一對雙胞胎出現
且因為育兒袋的空間不足
無法同時容納兩隻無尾熊的生長。
在發育的前期
有袋動物和胎盤動物的幼體外觀十分類似
兩者皆可稱之為胚胎。
在胚胎發育的第一個月內
生長速度非常快
雖然此時個體仍然很小
但已比剛發育的胚胎大很多。
有袋動物的胚胎僅在母體內發育很短的一段時間
約30天左右幼獸就被產出
此時幼獸既看不見也不具聽覺
但後肢已可見其雛形。
剛出生的幼獸長約1.9公分、重約0.5公克
右圖顯示幼獸的實際大小和一個五元硬幣做比較。
幼獸於五分鐘內便爬至母親的育兒袋中。
幼獸會在母親育兒袋中找到乳頭
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都靠著吸吮母奶維生。
幼獸在育兒袋中約六個月的時間
待其生長及發育完全便可準備爬至袋外。
無尾熊的育兒袋袋口朝後
有別於其他有袋動物。
從第一次爬出育兒袋的兩個月內
幼獸仍爬回袋中睡覺
如遇有危險時
幼獸也會迅速地鑽入袋中。
當幼獸過大以致於無法再鑽入育兒袋內時
母獸就會將其背在背上
此時幼獸的前臂和爪已經夠強壯
能緊緊抓住母獸。
無尾熊相關網站http://www.savethekoala.com/ 商店、會議、撫養計畫、照片館、兒童篇、捐助、媒體播放、教育資源 http://ets.berkeley.edu/~jpeng/Koala/koala.html 歷史、生長過程、飲食目錄、短篇故事、書籍簡介 http://www.thekoala.com/koala/#LINKS 棲地、食性、繁殖、威脅、照片、影片 http://www.hotkey.net.au/~perrelink/koalacard.htm 介紹無尾熊和澳洲的動物 http://www.hotkey.net.au/~perrelink/koalacard.htm 介紹無尾熊、聖地牙哥動物園對圈養中無尾熊的照顧、照片 http://www.hedweb.com/animimag/koalaalb.htm 白色變種無尾熊 / 動物實驗的省思
無尾熊的資料,無尾熊的介紹,無尾熊的習性,無尾熊的生活環境,無尾熊的棲息地,無尾熊英文,無尾熊的原始棲息地,無尾熊的生活習性,無尾熊圖片,無尾熊的食物無尾熊,澳洲,油加利樹,Koala,七個月大時,袋熊,老鷹,負鼠,小熊,bacterium Chlamydia
求偶|基因|稀有動物|生產|野放|變化|兩棲類|差異|覓食|雌雄|血統|昆蟲|環境|絕種|眼睛|分類|習性|剋星|細胞|天敵|防制|皮膚|孵化|構造|生物科技|螞蟻|進化論|卵生|資料|胎生|
無尾熊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241107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